国内十大配资平台 海域面积不足全省1/30,海水养殖产量超全省五分之一,阳江靠什么|区域观察
位于阳江南部的大镬岛周围海域,从空中俯瞰国内十大配资平台,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碧波之中。在这些形似明珠、周长达80米的深海网箱中,无数条金鲳鱼正快速生长。
在阳江,这样的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近三年快速增长,目前已超950口,数量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二。
阳江市阳西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深水网箱养殖。任浩沿摄
当前,阳江海洋牧场规划面积为7242平方公里,占全省28.45%,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海水养殖产量82万吨,占全省21.8%。
阳江海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省(41.93万平方公里)2.84%,大陆海岸线长331.72千米,仅占全省(约4100千米)8.09%,但阳江却产出了全省超五分之一的海水养殖总量。背后原因何在?
以海水种苗为特色,种苗产量占全省近一半
在阳东区大沟镇众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众富合作社”)基地孵化车间,一个个数升大小的水瓶整齐摆放。凑近仔细看,里面生活着细小的微生物和轮虫,这些都将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
金鲳鱼卵等在孵化车间生活约3天后,就被转移到育苗塘再培育45—50天,长到1寸多长后,部分鱼苗将被送往海产养殖企业的深海网箱中。约三四个月后,近1斤左右的金鲳鱼将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大沟镇拥有12.7千米长海岸线,水产养殖面积超2万亩,占了阳东“半壁江山”,在粤西地区镇域中排名前列。
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的“芯片”。然而长期以来,种苗始终是大沟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卡脖子”难题。“以前,我们村民要到阳江阳西县,乃至湛江,甚至海南、福建等地购买种苗,成活率低,成本还很高。”众富合作社社长冯春晓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2021年,众富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和珠海的对口帮扶下成立,建立了约200亩的孵苗、育苗养殖基地。
“饵料种苗培育的难点在于鱼类的健康成长,水环境的轻微变化,乃至饵料带的细菌等都有可能造成种苗的大规模死亡。”冯春晓介绍,在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基地内自建了微生物饵料研发、轮虫培养等多个研发项目,有效提升了鱼苗成活率。
目前,基地年产鱼苗达8000万到一亿尾,不仅实现给多家深海养殖龙头企业供应鱼苗,也带动了100多户社员水产养殖,覆盖六七千亩水塘,有效降低了社员的鱼苗成本。
冯春晓介绍,以基地产出最多的石斑鱼苗为例,以前社员主要从海南和福建购买,一卡车装约5万尾鱼苗,可养殖5亩塘,运费至少在1万元以上,长途运输加上水质环境不同,回到大沟镇后存活率只有五成左右,而在合作社基地内购买的鱼苗,存活率可以达到八九成,相当于节省了近一半的鱼苗购买成本和运费。
在众富合作社的带动下,短短三四年内大沟镇建立起50多户育苗基地,不仅满足了大沟镇乃至阳东区的需求,甚至还有很多来自湛江及广西的客户来这里购买鱼苗。
“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条,我们大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在第一产业方面,我们确立了以海水种苗为特色、深远海养殖为主体的思路。”阳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伟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经过几年的大力推动,目前阳江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创建7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和1个市级海水种苗产业园,海水鱼苗产量占全省49.4%。
以创新为引领,深水网箱个数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二
走进广东南湾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湾水产”)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基地,几十个水池、超5000立方米的水体内大量对虾正旺盛生长。而在往年的这个时候,第一批虾刚刚收获完,塘内通常在进行清洁处理。
南湾水产负责人张传镶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约有40年。“以前,从虾苗到成虾都在一个虾塘里养大,太热太冷都没法养,一年只能养两批,分别是4月初到7月初,八九月份到春节前后。”张传镶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实际上,虾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最适宜的养殖密度、饲料等环境条件是不一样的。几年前,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帮助下,南湾水产建成了28条三阶段跑道式养殖生产线。“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阶段的虾放在不同的池子里来养,这样既可以让池子循环用起来,又能针对不同阶段的虾配置不同的生产环境,有效提高养虾的效益。”张传镶说。
目前,基地一年可以养六七批虾,每批次每立方米水体的虾产量也比以前翻了一倍,综合收益是以前的好几倍。
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成为阳江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思路。一系列行业首创、全球首创技术,正成为阳江唱响“海洋牧歌”的关键支撑。
梁伟星介绍,深远海养殖是阳江当前及今后海洋牧场建设的重点,这样既能减少对近岸生态的破坏,也能克服近岸养殖资源枯竭的难题。
阳江“明渔一号”海洋牧场首次收鱼。梁文栋摄
作为阳江市深海网箱养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牵头企业,海纳水产在大镬岛等海域拥有60米周长深水网箱116口,80米周长深水网箱86口。去年开始,海纳水产与阳江地方国企、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阳江市牧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深海养殖方面展开合作。
“这种‘国企+民企’的模式,既可以发挥国企的政策和资金优势,也可以发挥我们民企的装备、技术和运营方面的优势,为共建阳江海洋牧场做了很有益的探索,”海纳水产总经理杨华健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双方共投放鱼苗550万尾,预计今年产量达2200吨,产值超过7000万元。
如今,阳江已建成大镬岛、双山岛和青洲岛三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全市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超950口,深水网箱个数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二。
然而深远海养殖,远比常规养殖复杂得多,创新加持必不可少。
“我们的深远海网箱养殖始终面临着严峻的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安全影响,比如台风会让网箱摆动,让鱼互相碰撞造成死亡。”梁伟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破题的关键,在于创新。阳江率先破题“国企+民企”合作养殖新模式,积极探索海洋牧场+海洋风电融合发展模式,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开展了三季投苗养殖试验。7月11日,“阳西一号”6万立方米半潜式桁架养殖平台正式开工,可抵御17级台风。目前,阳江还正在谋划建设其他3个桁架类养殖平台……一系列创新不断为阳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注入新动能。
而在南鹏岛海域,全球首创的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应用海工防护结构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台风灾害影响养殖问题,未来可以设置400口网箱。投产后养殖量预计在三年内达到25—30万吨(占广东海水养殖增量40%以上),每年实现产值近1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从种苗、养殖、水产交易、港口建设、品牌建设等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全产业链条。”梁伟星说。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史成雷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实习生】陈柏言 黄思凯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国内十大配资平台
联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国内十大配资平台 珠图2025年“创意绘画”暑假营活动简报&课程回放
- 下一篇:没有了